画猫的男人_崔莹_英国插画师_特别关注201806
画猫的男人,作者崔莹
1860年8月5日,路易斯·韦恩出生于伦敦。也许是因为天生兔唇,路易斯性格古怪,不喜欢和人交流。成年后,路易斯爱上了妹妹的家庭教师,比他大十岁的艾米丽。这样的选择令两家人都感到失望,但他宁可疏远家人,也不愿放弃爱情。1884年1月30日,路易斯和艾米丽结婚,双方的家人都不在场。有喜欢的绘画工作,有爱恋的女人,且暂时不必去想那些繁重的家庭负担,他感到很幸福。
不久,一只叫彼得的猫闯入他们甜蜜的二人世界。这个家庭小成员改变了路易斯的一生。
快乐的时光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艾米丽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卧床不起。彼得成为她忠实的伴侣,而她二十四小时守候在彼得身边,也令彼得享受到陪伴和无限关爱。路易斯回忆:“妻子不得不待在家里,彼得时时都感受到爱,它也不会孤独。”彼得让空气里的很多不快和悲伤烟消云散,每每看到了彼得,路易斯都如释重负,“它躺在妻子的床上,爪子和身体靠在妻子的胳膊上,它温暖着妻子,减轻了妻子的烦躁和苦闷”。
路易斯也会教彼得一些伎俩,逗妻子开心,比如让彼得躺下装死,给它戴上眼镜,让它双爪捧起贺年卡。它也成了路易斯练笔的模特——他画它照镜子,看窗外,偷喝木桶里的水,玩线团,打哈欠,挠痒痒……路易斯把这些作品拿给艾米丽看,她会开心很久。
路易斯画笔下的彼得栩栩如生,博得亲朋好友的好评。艾米丽建议把这些画发表,但路易斯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因为在当时,人们喜欢狗而不喜欢猫。1909年,路易斯写道:“当我刚开始画猫时,猫是受人歧视的动物,如果哪个男人从事和猫有关的工作,会被认为充满女人气。”画猫只是放松和消遣,路易斯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画狗。
然而,不是狗而是猫让路易斯成名。小猫彼得的出现,他之前的练笔,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天。1886年,路易斯为童书《斑猫夫人的机构》画插图,插图充满童趣,很快被抢购一空。之后,路易斯完成一百五十多张猫图,画册《一只猫的圣诞晚会》出版后,他一鸣惊人。
成功近在咫尺,艾米丽深感欣慰。然而,幸福还没有完全到来,艾米丽的病情就加重了,她在《一只猫的圣诞晚会》出版后的第五周去世,此时,两人刚刚结婚三周年。路易斯痛不欲生,脾气变得更加古怪,曾经整日和妻子相偎相依的小猫彼得成了他唯一的伴侣。十一年后,彼得去世,它死在路易斯的怀里。路易斯一直相信,妻子的灵魂到了彼得身上。
路易斯更努力地画画,从画画中获得解脱。他把猫画在人的处境里,或者把人画成猫。路易斯通常把猫画成成年人,而不是孩子。在他的作品里,酒吧里的男猫戴着单片眼镜,讲着黄段子,和邻座女猫调情;打扮入时的女猫手持扇子,左顾右盼,像是在哼一首老情歌;残暴的猫警察在轰赶猫擦鞋匠;戴着礼帽、一本正经的猫正为刚偷来的钱包扬扬自得。他画的不仅仅是猫,更是生活,是人生百态,而这些作品,是他画给妻子看的,也是画给成年人看的。
路易斯画过这样一幅画:隔着篱笆,一只猫和另一只猫对话,远处是一辆摩托车,路上有一截尾巴。猫夫人基茨说:“太棒了,我不知道你是一只曼岛无尾猫。”猫先生提佩回答:“我也不知道,直到摩托车让这成为可能。”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是,凡事有利有弊。猫让路易斯出名,也让他被迫成为猫的亲善大使,不得不接受各种各样的流浪猫。他的邻居描述:“他家的猫太多了,屋子里住不下,就在花园里安家。这些猫很野蛮,看到陌生人会嗷嗷叫。”路易斯呼吁公众要耐心对待猫,“不要提高嗓音对它们讲话,因为它们会害怕”。他的作品和主张逐渐改变了英国人对猫的态度,让猫越来越有地位。路易斯·韦恩在英国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时间机器》的作者、英国作家赫伯特·威尔斯评价:“在英国,假如有猫长得不像路易斯·韦恩画笔下的猫,那它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摘自《英国插画师》三联书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