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 荡里人撑船记_家乡的芦荡风光_关于家乡/故乡的文章

荡里人撑船记_家乡的芦荡风光_关于家乡/故乡的文章

编辑:实习编辑来源:网友投稿更新时间: 18-09-15 13:00:46

荡里人撑船记家乡的芦荡风光关于家乡/故乡的文章

撑  船

倚天照海

世上三件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荡里人生来就要与船结缘,因为在那个年代荡里人出行、劳作、运输等都离不开船,没船寸步难行,船是荡里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撑船也是一个荡里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那时生而为荡里人都是苦命,从小就得学会撑船,终身都得经受这天下第一苦的煎熬。

早先荡里人家的小船大都是平底木船,两头稍稍上翘,一般长五六米,宽约一米五,有前舱、中舱和后艄三个舱室,在中舱和前舱之间设有一个一尺来宽的小隔舱,船头的前舱室上大都铺上一层木板,荡里人称为"晃板",撑船时,人就持竹篙站在晃板上将竹篙插入河底躬身向后用力撑,小船就自然向前滑行了。荡里人有句俗话叫"靠船插篙子",意思是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虚头巴脑的。其实这句俗话也是荡里人的撑船秘诀,它的含义也是从撑船中总结引伸出来的。"靠船插篙子"就是说撑船时必须靠着船帮将竹篙插入河底,这样才好用力把船撑向前,船在水中才会径直前行,否则的话,竹篙在水中容易打漂,船就会在水中转圈,让你白白费了力气,也只能徒唤奈何。荡里人生来就善与船打交道,一般孩子从拿得动竹篙起,都能轻松自如地把船撑得飞快。我母亲是北边集上人,在娘家时做农活只习惯用独轮小车,嫁到荡里后一站到船上就感到头晕腿软,以致于一直未能学会撑船,至今说起,她老人家还引为憾事!

说起撑船之苦,主要有三苦,一是逆水行舟之苦。撑船全靠人力,如果撑上一船重物,船身吃水很深,再遇上大风大浪,全靠一根竹篙顶风遏浪前行,那是非常吃力的,只有经验老到的船夫才能驾驭得了,普通人是撑不得顶风船的。二是酷暑曝晒之苦。夏日撑船无遮无挡,撑船之人曝在烈日之下,口焦舌燥,挥汗如雨,极易发生中暑和脱水。那时候常看到撑船的青壮男子大都一顶破草帽,赤着上身干活,浑身都被烈日晒得黑黝黝的,尤如非洲黑人一般。而最让人无奈的是碰上天气突变,一旦遇上雷阵雨,人在船上躲无可躲,很快就淋成落汤鸡,那种滋味真是无可言说。三是寒冬冰冻之苦。那时冬天大河经常封冻结冰,寒冬撑船时必须有一人立于船头持长柄大木榔头凿冰前行,这种极寒天气下往往又伴有强劲的西北风,撑船时竹篙插入水中再提起时,冰水寒浸入骨,有时还会顺着手臂淋进袖笼,让人苦不堪言,不一会儿手就冻麻木了。而此时身上由于倾力撑船,很快就会出汗,那时候人冬天都是一件老棉袄,基木没有毛线衣和棉毛衫,汗身子迎上大冷风一吹,浑身透心凉,撑船之人在身凉手麻的情况下要把船撑好是极为不易的,稍不留神竹篙就会滑入水中。加之那时粮食匮乏,有时饥寒交迫之下,撑船人往往全靠毅力和信念支撑,才能勉力完成行程。家父常忆起他有一年冬天为了几十元钱送一船大柴到硕集给人家建房子用,去时沿大潮河逆流北上,五六十里水程,夜里十一二点才到,又累又饿,筋疲力竭。好在那户人家很热诚,很快热了饭菜端上来,父亲吃饱饭稍事休息又立即往回赶,试想一下,来回上百里的水路,从傍晚出发连夜赶回,第二天还得照常上工,这等辛劳不咬紧牙关承受又怎能扛得起?而我上次回荡里听说从月牙湖坐汽艇去九龙口,来回不过20来里开价就要800元。岁月沧桑,时移世变,抚今追昔,不仅让人更加感念父辈生活的艰难辛酸。

记得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都要积肥沤肥,积肥塘里都是先罱上淤泥,然后再投入青草及粪便混合起来沤肥,大人们在生产队上工,生活最重最苦、挣工分也最多的大概就要数罱泥了,这种生活脏苦累重,一般只有身强体壮的男劳力才能承受。荡里人罱泥一般大清早就要撑船出去,罱泥时一般都站在靠近中舱的船帮上,双手持罱竿伸向河底,触到河底时分开罱网用力抓泥,然后并拢罱竿用力向上提,在离开水面的一瞬间用力分开罱网,将网中的淤泥抖入中舱里,整个动作必须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尤其在将淤泥送入舱里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快,否则罱网中的淤泥都会散落到河中,但这个过程也最费力,一罱网淤泥少说也有二三十斤,一船泥要重复无数次这个动作,没有强健的身体是吃不消的,而一个壮劳力一天要完成好几船泥,打足了记十个工分,在那个年代还值不到一块钱!

撑船对大人来说是生活的重负,是辛勤的劳作,是一家老小的柴米油盐,但对荡里孩子来说却是有着无限魔力的莫大趣事。荡里孩子天生爱撑船会撑船,只要有船靠了岸,总会有几个孩子偷偷解缆上船,一支竹篙在手,向河岸轻轻一点,船儿就迅疾离了岸,然后沿船帮下篙撑起,稍稍掌控一下方向,木船就箭一般破浪前行了。孩子们撑船出去首要目的是玩,春天时可以找一处浅滩,芦苇青青还不足半人高,孩子们可以捉迷藏,也可以分成两拨打仗玩,这是荡里孩子天然的战场!夏天时撑着船出去游泳绝对是高级享受,可以把船泊在河中心,然后把衣服脱在船头,赤条条地跃进河里,快意极了;也可以着一人撑船,众人随船泅水远渡,累了就扒着船帮或爬上船歇一会,饿了就去捞几颗野菱充充饥。当然最惊险刺激的就是夜晚撑船去梨园偷梨,到人家垛田里摸瓜,或者偷翻人家河面上长的红风菱和四爪菱了……

不过,那时候木船是荡里人家的宝贝,轻易是舍不得让孩子撑出去玩的。那时一条船少说得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金贵程度绝不输于现在的私家汽车。大人们最怕孩子在船上乱蹦乱跳,损坏舱板,更担心他们把船撑出去时会磕碰撞坏船体,所以对船的管理也很严格,从来都是禁止小孩私自上船的,一旦发现轻则痛骂,重则暴打一顿。有一次我和西邻的小伙伴偷偷把人家停在坝口的一条小船划了出去,这船非常小,是人家放在养渔塘里喂鱼食之类专用的小板艄子,仅容得下两人,也没有竹篙,我俩一人一根木棍就把船划走了,一直从圩内划到圩外,最后在粮站船码头被那火上房的船主找到,船主看到我俩气得半死,他一路打听寻找,一路担心,生怕小船不易平衡,不小心倾覆发生危险,拽住我俩后立即扭送回家,各自被父母狠揍了一顿。不过这也是我儿时划过的最小的船了。

木船虽然撑起来很轻快便捷,但维护起来也很费周折,因为木质船身常年浸泡在水中容易发生朽烂,木板之间也易隙缝发生渗漏,一般到了夏天农活不忙的时候,都会适时将船拖上岸进行维修保养,更换朽坏的船板,对渗漏的地方进行修补,一般要用桐油细麻丝和石膏做成腻子重新弥缝,讲究的人家还会用桐油把木船里里外外刷上好几遍放在烈日下晒,让桐油浸润船身,以更好地起到防腐杜漏的作用。大约分田到户之后没多久,荡里的木船就少了,好多人家都新购了载重5吨左右的小水泥船,这种船比木船笨重结实得多,但撑起来远不如木船灵巧轻便,孩子们大都不喜欢撑水泥船出去玩,也就少了好多童趣和欢乐。

那时候每年放暑假回来,无论木船水泥船,我都喜欢撑出去遛遛。一般在傍晚前或新雨后,随身带张小竹椅拿上一本书,撑至一处僻静的河荡里,就将竹篙顺在船头,任船儿自由飘荡,然后在蒲芦摇荡的清风里,在粉红荷花的清香里,在蝉吟蛙鸣的幽深里,悠然地翻翻书,累了就捞几颗野菱尝尝鲜,或者懒散地拈一根狗尾巴草,衔在嘴角,四处望一望,发发呆,任游鱼低翔,水鸟高飞,只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如今,家乡的芦荡风光是越发的婉约秀丽了,而我却早已不复那船头少年。少年子弟江湖老,芦花飞雪已白头!唯有故园情思犹如青青芦苇时常在心头摇曳,绵绵不尽!

热门文章更多+